一提到思想政治课,大多数人都认为思想政治课原理内容抽象空洞、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怎样才能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怎样才能扭转这一颓废消极的心理定势?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本文认为,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为激发学生兴趣奠定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实现教育教学质量高、学生素质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失去了学习兴趣。而素质教育要求在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注重引导学生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要明确政治课教学是为培养“四有”人才打基础的,它肩负着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的光荣使命。只有高度认识自己的工作,才能教着“今天”,想着“明天”,提高教学的积极性。
其次,要更新观念,改革教法,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愉快地获取思维方法。
再次,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唯教师为中心的教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创造条件。
二 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怎样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大方的仪表,会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祥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新知识的状态,就必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理想环境。
再次,建立平等、民主和友好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的基石,这种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教师,学生要亲其师,教师必先爱其生。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集中反映。
如在教学《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一课时,教师可以有感情的朗读一首诗:《母亲》
妈妈的腰弯了
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
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妈妈的皱纹深了
她把美丽和青春给了我
……
在老师有感情的朗读中,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矛盾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更让学生被诗中描写的那种伟大、圣洁、无私的母爱所感动,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
教师结合自身的独特经历和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如历其事之感。同样可以达到化理为情、融情入理的效果。
三 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搞好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平时应独具慧眼,要善于从日常社会生活中搜集、发现轶闻趣事、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不断积累,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我在讲述“如何正确对待挫折”一课时,当讲到有个别考生因高考、中考落榜而自杀的事例后说:“为这点挫折就‘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自挂东南枝’值得吗?”同学们听了忍俊不禁,同时有学生回答“何不潇洒走一回”?同学们的兴趣很高,在笑声中很快掌握了“挫折”的含义,纷纷表示,要把挫折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当作动力,争取成功。
四 从政治课学科特点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联系社会实际。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世界报道》这些固定的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好的内容可以录下来或摘下来,以备后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政治课教学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思想上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高二哲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教师在讲大道理,所讲的道理和现实的反差比较大,学生不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要只讲空洞的道理,可以先要学生谈谈他们的观点和认识,再有争对性地进行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错误,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思想意识。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认真着眼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责任编辑:李锦雯〕